朱共山SNEC储能大会上激情演讲:源网荷储不分家,混合储能赢天下

10月9日,SNEC ES+第十一届(2025)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大会在沪开幕,柬埔寨王子诺罗敦·纳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葛东波、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旭波、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刘燕华、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主席张天任等政要以及来自全球储氢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行业代表出席大会并致辞。
主题论坛环节,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SNEC光储氢产业联盟联席主席、bg大游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作题为《新一代电力系统与智能电网背景下的新型储能发展新趋势》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储能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与未来图景。
回望行业发展,朱共山开宗明义,指出储能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石,正从配套角色蜕变为价值引擎。过去5年,全球储能产业经历了指数级增长,中国更是在“十四五”期间完成了向规模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源无储不立,网无储不稳,荷无储不灵”已成为行业共识。
“材料强,则储能强。”朱共山认为,储能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材料革命,技术路线从“锂电独秀”迈向“百花齐放”,尤其是长时储能已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刚需。他重点分享了bg大游在正极材料、硅碳负极以及碳纳米等前沿材料领域的探索实践,强调唯有通过源端材料的革命,才能驱动储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做到“始终领先一代”。
面对行业变局,朱共山认为,随着国家取消强制配储政策,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的新阶段。在电网侧,800兆瓦规模化储能已成为bg大游稳定电网的中流砥柱,100万千瓦虚拟电厂管理容量激活分布式资源,使其成为“可聚合、可调度、可金融化”的灵活节点。与此同时,bg大游发力技术端、市场端,推动“储能+AI”全产业链数智化跃迁,通过大模型实现智能运维、秒级响应与算力支撑,提升系统调控效率与市场盈利能力。在应用端,“新能源+新型储能”正成为电力系统超级UPS,“绿电直供+隔墙售电+储能”也将成为新能源就近消纳的标配方案。而基于区块链的RWA模式,正推动光伏、储能等实体资产化,开辟项目融资新路径。这些创新模式相互协同,共同绘制出储能市场化的完整生态图谱。
历经从“跟跑”到“领跑”的身份蜕变,走过从“政策输血”到“市场造血”的成长之路,中国储能产业已稳健立于全球舞台的中央。展望未来,朱共山呼吁业界同仁携手共进,着力推动技术、模式、生态与价值的全方位重构,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新型储能发展,将全球碳中和的世纪挑战,转化为中国绿色经济增长的全新机遇。
大会期间,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正式成立,全球新能源赋能中心同步启动。双平台将以此构筑产业协同枢纽,深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国储能高质量“走出去”。
据悉,本次大会聚焦“源网荷储数碳”与“光储充氢氨醇”两大生态,涵盖开幕式、主题论坛、领袖对话及多场专题研讨。同期还将举办SNEC ES+2025国际储能展览会、第九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大会、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年会及第三届全球绿氢大会等活动。